(相关资料图)
安史之乱只是使唐朝由盛转衰,衰弱不代表要亡国,并非一百多年后的黄巢起义让唐朝奄奄一息最终亡国那样严重。安史之乱前的盛唐,大家有着很深刻的印象,如唐太宗的贞观之治,唐高宗的永徽之治,唯一的女帝武则天,还有唐玄宗的开元盛世,而安史之乱以后的中晚唐却在大众印象中存在感很低,都以为安史之乱以后唐朝藩镇林立,中央朝廷宦官乱政,皇帝大权旁落,死气沉沉之景,其实并非如此,安史之乱以后的唐朝,虽有藩镇颇多,但是都服从于中央朝廷,也就是安史余孽河朔三镇割据而已。
安史之乱后唐朝形成两方势力,中央朝廷与割据的河朔三镇,中央朝廷又分服从的藩镇和宦官势力。河朔三镇虽然割据于中央朝廷之外,但也一定程度上实行朝廷的政策法令,并且“须借朝廷官爵威命以安军情”,内部虽有内斗但朝廷也插手不得,自我新陈代谢的更换首领,呈现出一种世袭制的状态。
中央朝廷虽然有宦官掌控保卫京师的神策军乱政,但是碰上强势君主也屡次被压制,如代宗时期有十几年时间神策军就没有被宦官所控,除河朔三镇之外的藩镇也并没有割据,虽然中央朝廷权威大打折扣,但也勉强控制了这些藩镇,只不过区别在于,安史之乱以后唐庭已经失去对周边少数民族的控制,疆域也大幅度缩水,剩下的核心腹地当然好控制了。安史之乱以后的皇帝虽然质量参差不齐,但总有一些中兴君主出现,如唐宪宗的元和中兴,国力大增一度使割据的河朔三镇表示臣服、唐武宗的会昌中兴,灭佛行动使国家财富大增、唐宣宗的大中之治,收复了很多失地,励精图治解决了很多社会问题。虽然这些皇帝没有根本上扭转安史之乱以后衰落唐朝的各种问题,但是一直不间断的巩固了唐庭的统治,使国家处于一种脆弱平衡中发展着。
唐朝真正的衰败有了亡国之象是在黄巢起义之后了,这场起义波及全国,使藩镇问题开始严重恶化,黄巢起义之前中央朝廷对于大部分藩镇还是有权威性的,就算有不听话的,也是立新的藩镇用以打压牵制,黄巢起义后,朝廷无力镇压,新兴的势力成为新的藩镇,真正的成为了藩镇林立加以割据,朝廷只能承认这个事实,并且大封藩镇以牵制对立,即使如此唐庭也开始彻底有名无实,成为藩镇混战的受害者,并且在二十多年后被最大的藩镇宣武军节度使后来的梁王朱温所灭。
简而言之的总结来说,安史之乱只是使唐朝由盛转衰,但只是衰落并非跌至深渊,毕竟还有开元盛世的底子,所谓的藩镇大规模林立割据局面只是开始于唐亡二十多年前黄巢起义之后了,在黄巢起义之前,唐朝的藩镇问题并非是威胁致命的,加之后面几位有为君主的努力,唐朝就这样维持了一百多年。个人见解,谢谢观看,更多精彩动动小手点个关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