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资讯 > 正文

在共舞台搭起神秘“客厅”,对话魔术师邓男子,为什么这些上海新老人把他惊到了?|热头条

来源:周到客户端 2023-05-10 02:13:54

很长一段时间,央视春晚之于魔术师,意味着“一夜爆红”。但在2022年虎年春晚之后,魔术师邓男子最先迎接的疑问是:你用托儿了吧?


(相关资料图)

但对这位拿到魔术界“奥斯卡”梅林奖双料得主的魔术师而言,这些问题并不重要,“我冲刺春晚十年,到后来已经非常清楚可以预见自己的未来。现在的资讯循环越来越快,一个热点坚持两三个星期都很难,你怎么能指望所谓‘爆红’?我的心态,从来没有波澜和变化,真正让我兴奋的,还是线下演出”。

所以,他把更多的时间放在了到不同的城市与观众近距离接触。这个五月,他带着魔术脱口秀《男巫客厅》在共舞台驻场。在这个有近百年历史的舞台上,魔术师正是第一批弄潮儿,最早的表演记录可以追溯到九十多年以前。

在这个充满神秘感的“客厅”里,邓男子营造出了一个仿佛家庭聚会的氛围,来的观众都是“男巫”的亲戚,有大舅、姑姑、姐姐、弟弟、外甥、侄子……而当他站在舞台中心,“亲戚”们就乐呵呵地鼓掌,甚至,小小地拆一回台。

“我特别享受这个氛围。现在大家生活节奏很快、压力很大,能不能抽搐一点时间暂时地忘却?我想这就是艺术作品,这就是魔术能做的事情——让你忘却烦恼,感受开心的神奇瞬间。”

在接受新闻晨报·周到专访时,邓男子坦言第一次走进这个具有历史感的舞台,就感受到了一种特别的“气味”,和他在许多次流连在百老汇学习观摩时所感受到的一模一样。也是在这里,他意外发现了很多头发花白、独自来看演出的中老年观众,看到神奇的变化,他们也会眼睛闪闪发光,热情鼓掌,“这在别的城市是很少见到的”。

视频加载中...

以下是我们和邓男子的对话——

新闻晨报·周到:“魔术脱口秀”到底是一个什么概念,大家其实很好奇。

邓男子: 从现在的版本来看,我们有魔术,有戏剧,有脱口秀,也有即兴喜剧的元素,甚至还有一点主持人的技巧,我都在用。从我角度上说,这是一件融会贯通的事情,所有的跨界,都是为了让魔术更丰满。甚至我这两年练电吉他,我经常就在想,能不能把吉他加入到我的专场里?

所以你说概念,我觉得在还不明确“魔术脱口秀”这个概念之前,我们已经在无形之中做了、给了定义。最早的时候,我们只是在表演中有魔术、有分享,后来加入了大型的魔术、更多的互动。再后来,我发现站在大舞台上、灯光射到我的眼睛里的时候,我只能感受到百分之七八十观众的反馈,而不能跟具体的个人交流

我就开始琢磨,如果我想要更了解观众的话,应该要能直勾勾地看着他,而他也能和我眼神有对视,这样我才能更明白观众。所以我们开始做“男巫”这个系列专场。

新闻晨报·周到:大舞台和近景现场有很大不同吧?

邓男子: 刚开始我是不适应的,我发现每个人的脸都能看得很清楚,这感觉好像就像老师站在讲台上,他们的一举一动都在我的眼里。有没有认真听,是不是觉得惊讶或者惶恐、紧张……这些不同的频率、状态都会影响到我当下的状态,远远比站在大舞台上要难得多。

新闻晨报·周到:发现观众,心态可能就不好了。

邓男子:对,立刻就崩掉了。我最开始上台的时候,大概演了25分钟浑身湿透了。我印象特别清楚,甚至连我的麦克风头上都湿了。当时我就觉得,怎么可能?我这么有经验的表演者,怎么会出这么多汗?

后来我发现其实就是每个观众给你的影响,不停地扰动你,是慢慢经历了几百场的练习之后,你发现你能接受,并且能回馈给观众,甚至把所有人的波段调到同一个频道,让大部分人慢慢发现共振,我特别享受这一点。

新闻晨报·周到:“调波段”听起来不太容易。

邓男子:因为魔术观众的年龄层跨度很大,小朋友感兴趣的大人未必感兴趣的,老年人感兴趣的可能年轻人会觉得无聊,所以你怎么能找到某一些语言,某一些例子,某一些魔术能把所有人连接在一起,从学术角度上也是很值得研究的。

新闻晨报·周到:我发现上海观众很喜欢“拆你的台”,这是一种什么样的体验?

邓男子: 所有的观众看到魔术都是好奇的,如果一个魔术师在表演时观众不好奇、不想探究,十有八九这个魔术不太厉害。你演得越好,观众就越有兴趣了解,从这个意义上说所有地方的观众都差不多。

但上海观众里有一个比较奇特的现象,是我在其他地方很少见到的——会有一些头发花白的中老年朋友独自来看我的演出。其他地方更多的是子女买票陪着一起来,但上海我见到了很多独自一人前来的中老年观众,他们对魔术充满了好奇,就真的像小迷弟、小迷妹一样,这让我特别感动。我印象中年龄最大观众有八十多岁,一样看得非常开心。

新闻晨报·周到:你也调侃短视频上魔术教学、拆解很多,你怎么看这件事?

邓男子: 略有一丝无奈吧,但我也没有那么在意。因为对职业魔术师来说,魔术的秘密可能只有30%,另外70%是你通过魔术告诉观众,你是个什么样的人。我们的目标第一让观众觉得看完是开心的,然后能留下一些点状回忆,觉得某些片段很神奇。至于观众是不是看过拆解,我管不着,我也不觉得有那么重要——也许你在别的地方看过类似的魔术,但我能赋予它属于我的东西。

新闻晨报:那会不会担心“一招鲜”的问题?

邓男子: 我经常有三刷甚至四刷的观众,对观众来说,现场还会有不同的感受。当然遇到更好的节目我也换,永远就像雕刻一块玉一样,把内容雕刻到我想要的程度。如果没有更好的,我就宁可不换,我记得在纽约的华尔道夫有一位老魔术师,他演了20年,只换过一次节目,甚至只是换了其中几个小节目,5000多场了。

新闻晨报:你花了十年时间登上央视春晚,但这几年大家对晚会魔术的讨论其实是有惯性思维的,“有没有托儿”这种讨论会影响你吗?

邓男子: 我不会太在意,尤其你作为一个职业的表演者,为什么不允许别人评价你的魔术?为什么被人不能怀疑有托儿?一点问题都没有,甚至我遇到过特别讨厌魔术师的人,认为魔术就是一种欺骗,为什么要给魔术师掌声给艺术生存空间?

即便是这种评论,我想的也是请这些人到现场来看一下,魔术看起来虚假,但我们做的其实是要唤醒大家的美好和未知,告诉大家还有很多奇迹值得去探寻和追求,而不是简简单单为了蒙人,对不对?

所以我觉得魔术师的真谛,不仅仅是视觉的冲击,更像是一份礼物来分享给观众。我印象特别深的一次表演是在长沙,有一个母亲提前给我发私信,她6岁的儿子那天过生日,能不能给他变个生日礼物?

临时变,当然是不太好设计,但演出当中我就请这个小男孩互动,到最后了让他闭上眼睛,由助手偷偷把他最想要的生日礼物拿上来。其实这已经不是魔术现场了,但当男孩眼睛睁开的瞬间,他的眼睛都在闪烁,甚至他的母亲后来告诉我,他那天深夜都不肯睡觉,说害怕闭上眼睛这一切就消失了。我看到这条私信的时候,我眼泪刷就下来了,原来魔术可以比我想象中做更多的事情。

新闻晨报·周到:过去很多年大家都习惯在电视上看魔术,为什么要坚持做现场?

邓男子: 真实。我一直把线下演出当做奖赏,你在电视上永远和观众是隔着墙的。只有你来到现场,在第一排看见那个奇迹发生的时候,冲击力和感受是无法替代的。只有在现场,你才能感受到魔术的“真”,所有来的观众都知道自己不是托儿,这种感受会更直接。

新闻晨报·周到:那你怎么看待现在的线下魔术行业?

邓男子: 坦白说其实我蛮悲观的。一来,魔术本来就是小众的艺术;二来,一个合格职业魔术师的孵化就要8年的时间,而这只是入门。要达到一线省级卫视演出的标准,可能要十几年;央视春晚更可能要20年了。也就是说你成为一个魔术师,不仅要花大量的时间,还得花大量的金钱去购置道具,门槛特别高。

举例来说,哪怕我现在把全部的功夫交给一个人,对方没有十年积累,站上台也出不来这个效果。你要有现场互动的经验,又得要有技术,还得要有心法,就是各种东西都要有,培养一个魔术人才的成本太高了。

新闻晨报·周到:会不会有所谓青黄不接、后继无人的问题?

邓男子: 当然,我已经不是青年魔术师了,我身边还不断有人离开这个行业,甚至很多时候大家就流行拍拍短视频,十几秒就结束了。但这样的十几秒是不成为一个作品的,就像一首歌你不能只会唱那四句吧?要成为一个能开专场的魔术师,可能需要磨炼到伤痕累累,才有可能成功。

我更关心的是魔术的研发能力,可能整个行业里只有5%的魔术师在研发、在学习、在引进相信的技术。更多的人在无脑抄袭,为什么?因为研发太痛苦了,难度大,全国范围内真的能演有品质的专场的人太少太少了。你看一个线下演出45分钟就是一个门槛,再往上超过1个小时到1个半小时,真正能做到的人凤毛麟角,那怎么壮兴行业、壮大市场?

所以这些年我们是默默在坚持,我现在一年多的时候能演100多场,我真的就特别感谢观众, 每一个观众都是带着一张票来的,就是衣食父母。他们给我的感动和兴奋,远远大于接一个商演。我觉得这每一场都好像在做谜题,等你把答案解出来的时候,特别开心,那是没有其他东西可以替代的。

新闻晨报·周到:对你来说,现在对魔术还有怎样的目标?

邓男子: 专场的角度,还是希望有机会在上海站稳脚跟吧。从行业的角度来说,我一直想做一些职业魔术师的培训讲座,我想告诉更多的魔术师,怎么排节目,怎么做剧场表演。这是我在读研究生时就在思考的问题,魔术师要怎么破解“没人想看你的魔术”的悲哀?你要怎么吸引大家进来?或者说,你要了解不仅仅是技巧,你首先要让观众知道你是个什么样的人,让观众接受你,你才有可能给观众展示神奇。

最后的最后,如果你对《男巫客厅》也有好奇,不妨来看我们的探访报告!

上一篇:家里被偷了之后报警会不会查指纹 下一篇:最后一页
x
精彩推送